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自身建设自身建设

“60、70、80、90后”齐上阵!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志愿者坚守抗疫一线践初心

2022-11-23  来源:区人大办  责任编辑:区人大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区人大常委会机关“60、70、80、90后”齐上阵,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60后”老党员主动请战

“我,志愿冲锋在抗疫一线。”

“我是党员,也算上我。”

“还有我!”

11月10日晚8时,当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的号角吹响,曾文、赵敬梅、张世合、康洪英等“60后”老党员第一时间主动请战,作出表率,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回想当时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积光很受感动,不禁感叹:“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老同志们都是好样的!”

“你好,麻烦你配合一下,请出示‘渝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证明。”

这既是赵敬梅在值守卡点查看来往人员信息时经常说到的话。也是16名平均党龄超30年的“60后”老同志坚守在南纪门街道相关社区卡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卡点值守、劝导居民减少外出等工作的日常。

“疫情防控一线每天接触这么多流动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也很大,你们都快退休了,怎么还去啊?”

面对记者的不解,明年即将退休的刘群利、王晋航不约而同地说到,“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吃过苦受过累,念了一辈子的爱国爱党,如今特殊时期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70后”成为坚强后盾

“晚班排我吧,没关系!”

李瑜波、黎安原、李洪其3名“70后”男同志是战斗在卡口一线的“黄金组合”,他们主动申请承担社区志愿服务的晚班值守工作。

值守工作看似简单,但昼夜不停,风雨无阻,特别是到了冰冷的寒夜。在南纪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卡口,李瑜波只要遇到不戴口罩的居民,便立刻上前提醒。他一边跺着脚,一边搓着手对记者说:“最近天气渐冷,寒风阵阵,吹得几名现场值守的工作人员都觉得身上有些发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一张桌子,一顶简易帐篷,一盏电灯,几瓶消毒水,几把椅子,几支笔,就是他们值守卡口的办公设备。虽然条件简陋,参与值守的曾晖、庞美莹等5名“70后”却纷纷表示,只要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就会时刻警惕着。无论多晚,只要有人进出小区,立刻进行测温、登记、查看“两码一证”、消毒等工作。

“80”后舍“小家”为“大家”

一张桌子,一顶简易帐篷,一盏电灯,几瓶消毒水,几把椅子,几支笔,就是他们值守卡口的办公设备。虽然条件简陋,参与值守的曾晖、庞美莹等5名“70后”却纷纷表示,只要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就会时刻警惕着。无论多晚,只要有人进出小区,立刻进行测温、登记、查看“两码一证”、消毒等工作。

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何婧,老大上小学,老二上幼儿园,在收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她毅然决然将孩子交给外公外婆,火速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疫情歼灭战中。

今天已是她离开两个孩子的第9天,当记者采访时提及“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难道不怕被传染”的问题,她直言:“怕,当然会害怕,我是一名妈妈,更是一名党员,党组织需要时,我必须上。”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帮忙。”

“人手不够我们顶着。”

战“疫”一线,处处倾洒着“80后”的满腔热情。他们是面带微笑,在进出卡口的居民手忙脚乱掏证件、扫行程码时,自然地接过他们手中的包裹和菜篮,让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的“80后”。

“90后”青春无畏

常常听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起苦,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4名“90后”却不甘示弱,走在前列。

李林糠作为一名来到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不到一年的新人,并没有表现出年轻人的青涩,很快融入到防疫工作中,任劳任怨地跟着大家参与各项抗疫工作。

他告诉记者,他还不是一名党员,但在此次疫情歼灭战中,看到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60后”“70后”的老党员们奋勇争先、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备受鼓舞、倍增干劲,他立志要加入共产党,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他们

虽出生于不同的年代

却选择了同一份职业

他们

虽身处不同的坐标

却坚定着同样的信仰

“站好每一班岗 疫情不退我不退!”

 

(来源:渝中人大微信公众号  记者李雪念)

渝中区人大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

主办:重庆市渝中区人大常委会  承办:重庆市渝中区党政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