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问政 >> 人大代表建议人大代表建议

关于优化医院交通设计的建议

2019-10-31  来源:市人大  责任编辑:区党政信息中心

关于优化医院交通设计的建议

黄伟

一、理由

“交通堵”“停车难”是中国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现象在处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大型医院中尤为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效率和就医体验,同时会引发医院周边区域的交通阻塞。

我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主城区的医疗机构承担了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大量的疑难危重患者和急诊患者的诊疗救治任务。因此,医院周围行人及车流量相当大。而随着近十几年来私家车的快速普及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医院附近的交通状况堪忧,频繁出现交通堵塞,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医院周边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群众就医的便捷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正常的效率,甚至延误急诊危重患者的紧急救治。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200张。2017年门诊量335.16万人次,出院病人14万人次,手术10.98万台次,急诊超过5万人次。随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挂牌成立,预计急诊抢救病人还将进一步增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处袁家岗,周围交通便利,紧邻长江二路主干道,袁家岗轻轨站,马家堡公交站等公共交通系统。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然而随着近年来医院就医人数的急剧增长,医院周边多个商圈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医院周边的人流量以及车流量大幅增加。然而,医院周边的交通设施并未得到相应的配套升级:

1、群众从医院周边的轻轨站和公交站下车后距离医院看似不到百米,却需要反复的上下天桥及地下通道,从而越过交通繁忙的道路,方能进入医院。

2、需要在医院门诊卸客的出租车辆、需要进入医院的车辆以及运送危重患者的急救车辆拥堵在医院周边,造成“可望不可即”的困境。因此引起医院周边频繁出现车辆拥堵。

3、运载患者到医院的私家车辆停车困难,寻找车位及乱停乱放进一步恶化了院内院外的交通。

诸多因素带来的交通需求持续增长,造成重医附一院周边道路交通负荷明显过大,高峰、节假日等时段的交通拥堵指数大幅度上升。对于人民群众,消耗了就医路途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看病难”的困境;对于医院,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效率甚至延误了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因此,优化医院周边的交通设施势在必行,是当前改善民生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现存的主要问题

1、轻轨站、公交站步行直达医院困难

从地图上测量,轻轨站到医院的直线距离在百米以内,但是实际行走距离接近200米,而且需要经历下上下天桥的攀爬楼梯,进出地下通道的上下楼梯。

而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常常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抱小孩者和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上下下着实费力。看似医院近在咫尺,实则远达数百米。导致患者在到达医院的最后一环——步行过程极为不便,严重影响患者满意度,是造成患者“就医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周边路网负荷大,缺乏分流机制

医院周边路网的承载力与实际交通负荷不相适应。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每天都会出现拥堵,医院外等候车辆长龙达数百米,影响过往交通,有时公交车都难以进站。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车辆、医院工作人员的车辆和路过医院附件的车辆交织,导致医院周边路网过饱和,超过了实际承载能力。最终引起道路通行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大面积拥堵现象。

与此同时,医院周边路网缺乏快慢行分流机制。医院周边有重庆医科大学、中新城上城、龙湖时代天街等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的场所,行人车辆行驶偏慢,与其它快速行驶车辆交织,导致慢行保障不充分,快慢分行不明确,通行效率下降。最终导致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医院出入口规划设置欠合理。出入同口,人车同口,或在出入口处形成人车流交叉等导致出入口附件交通混乱、车辆拥堵。主入口处没有等候排队车道,道路中间没有隔离带、车辆掉头增加引起拥堵,车辆在入口处抢道、插队导致交通混乱、车辆拥堵等。

3、急救车辆频繁被堵

更为严重的是院外的交通设计并未预留急救车辆通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与多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经常需要接收急诊重症患者或者转诊的危重患者。在人流量和车流量高峰期,经常出现救护车发出的急促警声,但医院附近甚至医院大门口的车流没有丝毫的缓解,占道停车的现象多发。由于路过或者进入医院的庞大车流量占用了急救车出入的道路资源,严重影响医院救死扶伤生命通道的畅通,影响对危急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

4、严重缺乏停车场和停车位

医院停车位规划设计数量预算不足,停车位缺口数量相当大。国家现行没有关于医院停车场车位数量规划设计指标高限的标准,因此医院建设项目停车位数量规划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是规划设计、审核部门及人员估算不足、计算方式缺陷和缺乏前瞻性等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家庭拥车率及开私家车就诊率快速增长远远超出了停车位规划设计的数量。此外,医院员工的停车位需求及其他周边因素的停车位需求也缺乏考虑。医务人员上下班时间不确定性远远大于普通上班族,抢救、手术、门诊患者高峰等常常需要临时加班、支援或推迟下班,抢救支援等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尽量短的时间内到达医院,开车上班可能比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因此医务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车上班的比率会远远高于普通上班族。因此,医务人员也普遍面临停车难的困境。停车场管理系统落后,未能明确指示医院内部是否有空闲停车位,导致众多车辆走走停停。引起交通混乱、车辆拥堵。

5、医院内部通车困难

很多医院由于建院较早,忽略了对院内道路的规划设计,导致院内交通流线组织不合理。部分医院没有实现人车分流,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流线交叉、抢道等;没有实施单向通行,经常出现车辆在院内掉头、来回找停车位折腾等导致交通混乱、拥堵。同时,院内交通组织管理出租车、网约车、患者接送车辆等进入院内停车场导致交通混乱、拥堵。此外,医院内停车位不足,导致进入院内的车辆找不到停车位,随意乱停放或反复绕行寻找车位或等候车位等导致拥堵。

公共交通到医院的最后一环缺失,医院周边和医院内部道路拥堵、停车困难等是目前国内大型医院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由此引起就医时间过长,医院院区环境混乱,消防风险大,成为激化医患关系矛盾的潜在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建议

1、优化公共交通,强化公共交通就医的便捷性

建议优化人行过街天桥设计,增强轻轨站和公交站步行到医院的便捷性。补充修建一座连接轻轨站(公交站)和医院的直达天桥,从而实现轻轨+公交主导、行人优先、高效接驳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大大缩短了患者从公共交通站点到达医院的距离,降低了上上下下攀爬的困难,为患者(尤其是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环境,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舒适就医,从而进一步优化医院周边的交通环境品质。

2、强化医院周边交通设计与管理,建设院外交通环路

迫切需要根据现状实地调研、探索分析、方案讨论、现场方案再核定等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优化医院周边的交通设计与车辆管理。

建议在医院周围形成交通环路,设即停即走通道和港湾式入口。适度保证医院局部架空,形成交通环路;打通医院的外部和内部交通,衔接地下与地上交通。规划设置接送患者车辆即停即走通道,有效减少因即停即走设计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导致医院周边出现交通混乱、车辆拥堵。根据医院出入口位置和门诊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优化设计即停即走通道上下车位置。设计时需要注意即走通道上下车位置距离门诊和住院大厅的距离,避免步行距离过远,同时增加挡雨棚等人性化设施,鼓励来院就诊的患者使用即停即走通道和港湾式入口,通过结合医院外围环路,保证车辆顺利高效通行。

3、增设港湾式落客区缓解落客难

医院落客难主要表现为出租车落客时,由于医院缺少内外衔接的出租车候客泊位或机动车临时上下客点,车辆只能在医院门口沿街临时停靠,对其后方车辆的顺利通行造成了影响,积压造成交通压力。可在院区门口附近沿街设置可供临时上下客车辆停靠的港湾式出租车候客泊位区域,以缓解医院入口落客混乱、落客难的问题。

4、车辆分流,红绿灯设计/设置定向车道

通过道路在不同时段的情况设计医院附近的红绿灯或者定向车道,实时调配道路资源,有效分流路过医院周边的无关车辆,进一步缓解医院周边交通压力,较好地解决车辆拥堵排队的现象,有效提高特定方向道路通行能力。

5、急救车路线规划,优化急诊无障碍通道

考虑到急诊危重患者的急迫性,迫切需要优化急救车路线规划,保障急救车辆行驶路线的顺畅。建议将救护车路线规划与交巡警平台连通,在交巡警平台的互通可以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方便急救车辆快速通行。同时需要市政部门严格管理,防止摊贩阻碍医疗车辆进出。

此外,考虑到医院残障人士及急诊转运的需要,医院周边及医院内部的无障碍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方便急救车或者患者顺利抵达医院。

6、增加停车位,优化停车位告示牌/指示牌

因医院内部空间始终有限,无法大幅扩大停车场和停车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医院附近增加停车位。尤其是医院周边的新兴商圈规划有大面积地下车库和数量众多的停车位,建议增加对医院周围商圈停车场等闲置空间的利用。在即停即走通道患者下车后,相关车辆可以经过医院周边环路行驶到外围的大型停车场停车,待患者就诊结束或者出院时,相关车辆又可以经由环路行驶到即停即走通道接患者上车后快速离开。

与此同时,需要实施医患分流,医院内部人员车辆与就诊车辆分流管制,分别停放。

医院附近设定停车位指示牌和告示牌,实时显示医院内部停车位数量和医院周边大型地下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

综合考虑医院周边路网特性,从全局角度出发,立足于挖掘道路资源潜力,按照“短、平、快”的思路,因地制宜,最终实现公共交通规划,医院周边与医院内部交通规划,周边停车场规划,急救车辆道路规划融为一体,使交通规划更加合理,改善交通运行环境,让老百姓更方便的就医。


A类

渝中府议函〔2019〕4号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关于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第086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黄伟代表:

您好,您在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优化医院交通设计的建议》(第0866号)收悉。我区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公安分局牵头负责,召集区住建委、区交通局、区城管局等单位办理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医附一院大门外人行系统优化的问题

目前,市住建委正在开展轨道站点提质增效系列工作,于今年年初启动了袁家岗周边环境提质增效相关项目建设,计划在以下两大系统上下功夫见成效,即:慢行系统(过街设施、风雨连廊、路面铺装、绿化照明无障碍设施)和公交系统(包括公交站设计和导识系统)。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将在奥体路接长江路口(重医附一院南门处)新建一座天桥,与长江二路现有两座天桥相连,并在连接处增设垂直升降梯,就医群众从袁家岗站出站后可直接通过天桥和电梯进入医院。二是我区开展了大坪商圈交通优化专题研究,制定了袁家岗立交多车道汇入分车道控制改造、医院出入口位置调整、奥体路东进口道重新渠化等方案。三是计划在长江二路主线与菜园路左转匝道合流处设置信号灯,分时段通行,直行外侧一车道左侧画实线,设置变道抓拍系统。关闭医院南门处入口,打开西侧大门,设为医院入口,出口位置不变;拆除奥体路东进口道2米宽中分带,改造为车行道,重新施划标线,对向车道之间采用隔离墩隔离。

重医附一院地处渝中区、九龙坡区行政区划交界处,交通问题涉及单位部门众多。区政府将持续加强与九龙坡区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市级职能部门支持,不断优化重医附一院周边交通状况。

二、关于医院周边道路单向循环交通组织的问题

按照《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组织原则》(GAT486-2015)规定:一是在道路条件满足“单行路宜为次干路和支路,双向车道数宜小于4条;周边应有与其平行的道路,间距宜小于450m;与单行路平行的道路之间应有连通道路,相邻连通道路之间间距宜小于600m”的前提下,通行条件符合“道路狭窄,车辆会车存在困难,易造成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二是实施城市公交专用车道、有轨电车、慢行交通专用道等措施后,剩余道路空间不满足机动车双向通行的;需要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剩余道路空间不满足机动车双向通行的;沿线开口较多,左转交通流对主线交通流影响较大的;平行于大流量主干路,且可用于对主干路交通分流的。三是与其他道路相交,形成五路或五路以上交叉口的,或交通流条件符合“全天交通流向比大于1.5的;双向两车道,且高峰时间段内道路交通流向比大于2的;双向三车道,且高峰时间段内道路交通流向比大于3的”之一,可设置为单行路。

综合以上规定,区交巡警支队对设置单循环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后认为:友谊路全天双向交通流量约为5万余辆,进、出城方向早高峰流量分别约为2600辆/小时和3600辆/小时,晚高峰流量分别约为2000辆/小时和3400辆/小时;医学院路全天双向交通流量约为25000辆,上、下行方向早高峰流量分别约为1100辆/小时和1500辆/小时,晚高峰流量分别约为1100辆/小时和2200辆/小时。如果对友谊路重医附一院大门段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则叠加到医学院路上行方向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分别约为3700辆/小时和3100辆/小时,造成医学院路双向四车道道路交通严重饱和。以上叠加后的流量将由龙湖时代天街内部的时代大道和大坪正街分担,在时代大道和大坪正街高峰时段现有流量已经很大的基础上,将造成绕行车辆更长的耗时,极大增加奥体路往渝中区方向及中新城上城小区居民出行成本。经分析,现有道路交通组织形式虽然在就医高峰期间存在一定的拥堵,但其基本能满足各个方向出行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不宜在医院周边设置单行路。同时,区交巡警支队已经在就医高峰期间,采取了封闭友谊路调头车道引导车辆局部绕行,引导就医车辆即上即下和就近车库停靠,以及加派交通民警现场疏导等措施配合,全力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三、关于增设港湾式落客区和车辆分流控制的建议

2017—2018年,区住建委牵头对该片区道路交通优化开展了专题研究,其中就友谊路拓宽工程进行了深入勘测。勘测发现友谊路道路中央隔离带内埋有区间供水主管道,靠重医附一院一侧人行道处有地下通道出入口,且种植有间距较密的大胸径树木,现有道路条件无法全路段或局部拓宽。因此,此处无法增设提出的港湾式落客区。

为缓解附一院区域交通拥堵的状况,区交巡警支队采取了增派民警、协勤疏导,设置就医车辆排队区域,并通过增设标志诱导其前往中新城上城车库、龙湖D馆车库停放等举措,加快车辆流动速度,缓解就医排队车辆对过境车流的影响。

四、关于急救车绿色通道和增加停车位及指示牌的建议

近年来,区交巡警支队积极做好急救车服务保障工作,制定完善了120急救车绿色通道常态服务机制,加强与各大医院的沟通联系,通过信号控制优先放行、路面执勤警力现场管控等方式,保障120急救车、应急救援车辆快速通行。另外,在就医平峰时段,对长江二路进入重医附一院大门的车道,采用锥形桶隔离、标志引导作为急救车辆优先通道使用。

重医附一院周边有中新城上城停车库(约1700个车位)、龙湖时代天街停车库(约5500个车位)、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约6000个车位)等社会停车资源。区政府已安排区城投公司负责,全力推动停车诱导及指示牌建设,计划在重医附一院及龙湖时代天街停车库以及周边部分停车库安装了三级诱导屏,可以提示车库入口位置和车位余量信息。目前,由于系统仍在建设之中,车库数据未能接入总系统管控平台,三级诱导屏尚未正式启用,待系统建设完毕后,将尽快整合社会配建停车场(库)资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不同停车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在停车诱导系统未正式投入使用前,区交巡警支队将在医院大门的主要道路设置道路交通指示牌,引导就医车辆前往中新城上城和龙湖D馆停车库停放,按照智慧停车项目要求,协调龙湖时代天街管理方安装了停车采集、发布设施等建设,当前正在联网调试。此外,区级相关职能部门正在与重医附一院沟通协调,研究利用如该院内西侧篮球场地下、西侧待建空地等处新建停车库,部分满足就医停车需求。

如您对以上答复有何意见建议,请联系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感谢您对我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代表建议答复函回执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9日

(联系人:刘傲霜,联系电话:63635398)

渝中区人大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

主办:重庆市渝中区人大常委会  承办:重庆市渝中区党政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